高學歷的年輕父母們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越來越大。調查表明,有56.5%的家長把孩子教育投資列在首位。很多家長不惜一擲千金,為得是讓子女搶得學習能力與智力開發的先機。所以親子農業是個好的方向,在休閑農業范圍內是存在大把商機的。
親子教育行業被譽為"永遠的朝陽行業"。目前我國3--6歲在園幼兒數量只占幼兒總量的39.5%,0--2歲的嬰兒接受早期教育的更少,僅為3%。一諾規劃認為親子教育市場發展空間極為巨大。
誠然,親子農業正處于強勁的發展階段,很多農莊抓住了“親子的特殊性”,打造親子農莊,推出一系列體驗式活動,讓親子家庭在體驗中便能夠產生可觀的消費。
而部分親子農場,在運營模式中,模糊「親子」的概念,通過賣會員卡、賣農產品的方式進行二次消費。冠其名曰“親子農業”,其根本還是簡單粗暴的針對成人的行為,徒有「親子」之名。
▼現有親子農業模式類型
親子農業的市場消費群體主要為0-16歲的孩子及其家庭。孩子是親子農業主要的目標客群,同時父母作為親子農業的買單者,是親子農業的真實消費者,其教育、引導也與親子農業市場有很大關聯。
目前市面上的親子農業模式大致有親子游賞型、親子互動型、親子教育型三種類型。而現存大多數親子休閑農莊中,往往添加自以為孩子喜歡的項目環節,用成人思維去進行規劃設計,脫離了親子產業的本質,而光專注于盈利賺錢。
▼親子農業本質應該如何
親子農業的基礎仍然是農業,目的是親子,本質是體驗。用體驗來創新親子農業,設計和開發項目也要圍繞親子來展開。
親子農業就是利用田園風光、自然資源及環境,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之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活動。如果不根植于農業,以盈利為目的,這是本末倒置,而不是親子農業。那么親子農業的本質是什么?本質是利用農業特色提供親子體驗的場所,促進親子間互動,增強孩子對農業的概念與喜好。并不是說不要盈利,而是要確定以何為主!
▼親子農業該怎么搞
細分年齡段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
?【0—3歲嬰兒家庭】
兒童群體特征:嘗試新的想法并探索周圍的環境,好奇心強,享受努力的過程,喜歡模仿,喜歡簡單的事物,能接受建議并遵循一些簡單的指示,喜歡與人交往,喜歡戶外生活,需要父母更多呵護。
兒童需求偏好:對鮮明的、鮮艷的、新奇的事物感興趣,好游戲,喜歡簡單重復性的活動。
家庭消費特征:以滿足孩子興趣為主,注重環境氛圍的營造,比如卡通臥室;啟發孩子智慧,簡單的動作模仿和農業益智游戲;比較青睞農業度假村這類比較安寧、閑適的旅游。
?【3—6歲幼兒家庭】
兒童群體特征:孩子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黃金期。活潑好動,具有一定的認知、學習和想象能力;從思維方面來說,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開始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孩子開始逐步形成自我概念和自尊意識,好奇心、探索欲望和參加實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兒童需求偏好:對探索自己周圍的世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這一時期,游戲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
家庭消費特征:父母參與、親子互動農業猜謎語、涂鴉、DIY、簡單的農事活動,講故事,益智游戲青睞農業主題樂園、兒童游樂設施齊全的農業度假村。
?【6—11、12歲兒童家庭】
兒童群體特征: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烈,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多以家庭或學校集體出游,旅游消費能力比較低。注意力與興趣密切相關。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
兒童需求偏好:興趣廣泛,對自然生態及動手性較強的事物感興趣。
家庭消費特征:強調新奇性、參與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親子認知游青睞科普農業園、農業主題樂園類產品。
?【12—16歲少年家庭】
兒童群體特征:兒童向青年的過度階段,性格叛逆,自主性相對比較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與成人相比較少有保守性,喜歡進行奇特的幻想,追求獨立和自尊。
兒童需求偏好:不滿足于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喜歡探索事物的發展過程。
家庭消費特征:親子成長游,親子互動和交流,親子雙方平等參與以教育為主題的旅游產品。
▼充分利用農業生產資源發揮作用
農作物、不管是糧食作物或是園藝作物,本身就具有多種體驗方式。安排孩子進行關于農作物的欣賞,并做好標識便于記憶,從播種到收獲,讓孩子充分料及到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是非常有意義的。
孩子通過農具進行農事活動,讓孩子深入其中,親力親為,增加孩子對土地感情的同事,也促進了家庭的和諧。同時不忘進行農耕教育,讓孩子料及到每一份糧食的獲得都是不容易的,親子農業中的農業體驗,要讓孩子了解過去,敬畏土地,并培養節約的品質。
▼融入農民生產生活過程感同身受
親子農業要兼顧到游客與農民的感受和需求。農民是土地中重要的角色,具有獨特的人格特質。同時農民也是最了解農業,對土地感情最深的人群。如果把農民趕走來做親子農業,是脫離了農業本質的,我不認為這是根正苗紅的農業。
選拔培養農民,并讓其承擔旅游講解的工作,能夠用感情渲染傳導給孩子,讓孩子有個深刻的印象和理解。而且農民可以根據資深經驗灌輸一些孩子所不了解卻十分重要的習俗風貌。
親子農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體驗,而且體驗是最高層次的產品,體驗的意義絕不是簡單的商品所能取代的。賣產品不如賣注意力。體驗不僅僅是農業生產的創造力,它也是親子農業的生產力。
對于親子農業農場來說,所擔負的使命是重大的,所以必須正規、有序、科學的發展。商業行為也要有內容有意義,否者只會是一錘子買賣,說親子農業能賺錢,或許就成了一句虛話。
生態環境的優化與設施的完善
環境與設施能夠直接反饋到人的感知體驗,如果環境較差或者設施不完備,游客會直接感到不舒服。感知體驗是經由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器官發揮作用,作用于人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感知方式。
親子農業應該充分考量人的感知體驗,從景點布局、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飲食起居等多方面進行優化設計和調整,來滿足游客對自身舒適的需求和對欣賞美好事物的需求。
如果想要做好親子農業,就要回歸農業本質,深入根植于土地,給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這樣才會形成一個正向的傳播和影響力,進而成為好的商業模式。
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農業業態的原汁原味,否則將失去鄉村旅游的特色,削弱了它應有的魅力。所以做親子農業,不能急功近利。
田園式教育項目如何創意打造?
1.壓力大,負擔重
繁重的課業使現在的孩子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情操。
2.想象力的缺失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高智商,低情商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實踐和研究表明:在人成功的諸多主觀因素里面,智商(IQ)因素大約占20%,而情商(EQ)則占80%。
當代教育只注重傳授知識培養智商,沒有注重學生情商的提高和生活能力的培養;許多家長對培養子女的健全人格都有所忽視,從而出現高分低能的局面。
二、“田園教育”
1762年,盧梭《愛彌兒》中提出的自然主義教育觀念,成為“田園教育”的萌芽。他強調教育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
不僅讓孩子感受自然,更要讓孩子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學會生活、感恩社會,提高孩子們的情商以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三、國內外“田園教育”的實踐概況
英國和德國等歐美國家的“田園教育”模式是以農場為基礎展開的,將農場與學校、文化社區結合,不僅讓學生親近了自然,也將有機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而在國內,知名教育專家李慶明則率先倡導田園教育的理論。他主要倡導以“都市田園教育”的文化理念為引領。國內的“田園教育”大多以學校為依托,“田園教育”是學校的課程之一。
四、“田園教育”景觀設計
1.創建田園“大”環境——FarmingKindergarten
FarmingKindergarten配備了綠色屋頂,提供了很多田地--供學生體驗和被教育。安全的戶外游樂場和互動式節能功能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這個屋頂為500名學齡前學生增加足夠的食物,同時為學生在郁郁蔥蔥的室外教室提供農業經驗。
2.關注田園“小”細節
△.團隊之間相互合作和互動是學習的一個部分
△.創意田園小景觀能抓住小盆友的眼球
△.制作小型體驗裝置,進行重量與平衡的教學
△.結合娛樂裝置和地域特色打造可觀可玩可學的景觀
△.戶外娛樂場所進行肢體的協調與培養
△.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也田園教育中逐漸火爆
3.讓田園藝術多元化
△.用自然創作,開發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培養情景會話和編故事的能力
五、親子游的四個必備概念
1.親子游:指年輕一代父母一方或雙方及其未成年子女在旅游目的地期間發生的社會經濟活動,通過互動性活動來增進親子感情、達到寓教于樂的旅游動機和期望。
2.親子游市場:旅游的一個細分市場,指的是親子家庭潛在旅游消費者。
3.親子游市場需求:親子游動機、親子游產品和客觀條件。
4.親子游產品:能夠滿足親子游市場需求,包含舒適安全的硬件條件、服務氛圍的軟件要素、目的指向的親子活動等旅游產品。
六、親子游的人群分布
1.區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東部、南部沿海發達省份,以及河北、河南等人口密集省份。
2.城市分布: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深圳、蘇州等城市的親子游占全國19.9%。但是親子游人群的主體仍然是地級城市人群,有67.8%的親子游人群居住在地級城市。
所以TOP10的城市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級城市是親子游產業的潛力市場。
七、親子游的消費主力
1.人群偏好:在親子游的成人客群中,女性占比73.1%,26-35歲人群占比60.3%。80后媽媽是主力!
2.消費偏好:親子游細分人群中,3-7歲寶寶的家庭偏好消費嬰兒服飾、玩具等嬰幼兒用品。7-12歲寶寶的家庭偏好相機、騎行運動、汽車、書店、樂器等,更注視兒童在閱讀、興趣愛好方面的投資。
3.出游偏好:從幼兒階段的一天以內逐漸增長為少年的一周以上,旅游景觀也由短途的休閑景點豐富為歷史名勝、自然美景等。
隨著寶寶的成長逐漸減少,但單次消費金額持續上升。
4.內容偏好:親子游軌跡與孩子的年紀及認知水平有非常大的關系,不同成長階段需要體驗不同維度的親子游產品。
八、親子游群體選擇產品的三個維度
1.娛樂交流:在產品及活動中,增進家庭情感,促進互動,達到闔家歡樂的效果。
2.貼合親子:產品及活動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節奏和用戶體驗。
3.游育結合:教育植入,寓教于樂,讓孩子在旅游、戶外活動中獲得體驗和成長。
九、親子游+農業的四種結合方式
1.親子開心農場:這種租賃模式,城市兒童可以和父母一起體驗農業生產、經營以及收獲的過程,享受農耕生活的樂趣。
在德國,能夠擁有或租賃一小塊自由的土地,已成為繼汽車、住房之后一種新的財富象征。
2.自然教育教學點:通過教育活動支撐農場,兒童能在農場里觀察動植物、燃篝火、爬樹、做游戲、畫畫,想休憩的時候,孩子們就躺到由樹樁和樹枝做成的巨大“沙發”里。
3.鄉村度假模式:現代化的農業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及其他社會文化現象融合在一起,加上民宿的大熱,通過鄉土化的鄉村娛樂活動,為兒童提供簡單、有趣的鄉村生活體驗。
4.創意節慶模式:南瓜節、水稻節等。在美國很多地區都有草莓節,節慶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包括草莓采摘品嘗、副產品加工制作、草莓小姐選舉等,還專門針對兒童設計了眾多娛樂項目。